<script src="http://tv.people.com.cn/img/player/v.js"></script><script>showPlayer({id:"/pvservice/xml/2022/9/12/afb1d6a6-14a0-4de1-8216-8663b3de328e.xml",width:640,height:360,skin:2});</script>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月圆中秋,寄托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憧憬,也是绵延千年的中华文化传统。文化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守正创新,在实践中唤醒、激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最近,河南二里头遗址考古工作人员在发掘过程中有了重要新发现,为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都城的论断提供了更多实物依据。
二里头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近年来不断取得新成果,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多年文明,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中华文明探源和考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9月28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他强调,要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各级党委政府要为考古事业创造良好条件。在总书记的关怀下,如今二里头考古工作队在洛阳有了实验室,2021年发现的一个重要墓葬就被整体迁移到实验室后进行清理发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了8800多项考古发掘项目,良渚、石峁等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成果;“致远舰”、圣杯屿等水下考古陆续开展;三星堆遗址上万件新出土文物震惊世人,考古工作呈现全新气象,为科学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珍贵实物证据。
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说:“通过文明的探源、考古,能够不断确定我们的身份,文化的认同感,能够从探源中激发起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地方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来到朱熹园,了解传统文化传承等情况,他深刻阐释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
坚定文化自信,不仅要探寻文明起源,更要把文物、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这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这些天,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一场名为“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吸引了不少观众。展览通过展出复制的洞窟、壁画、雕塑,再现敦煌艺术神韵。除了艺术家临摹复制作品以外,展品中也有不少数字化的成果。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2019年8月19日,他到敦煌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文物保护水平。如今,数字化已经成为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手段。
文化遗产不仅要“守得住”,还要“活起来”。在山西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展厅,戴上VR体验设备,一座座石窟、一尊尊雕像真实地呈现在眼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百余次重要指示批示。“保护第一”“让文物活起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让当今中国56项世界遗产、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焕发出时代光彩。

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司长邓超说:“保护第一这种思想的提出,是对新时代文物工作非常重要的要求。让文物活起来,这也是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要把文物的价值传播给全社会,让社会能够在文物活化利用中感受到历史文化。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党中央、总书记这些要求一步一步提出来,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应该怎么走越来越清晰了。”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如今,看文物、看展览已经成了一种潮流。各种创新办展方式让“博物馆热”不断升温。
党的十八大以来,博物馆数量持续增长,从3866家增长至6183家,十年增长60%。年度举办展览数量增长144%、接待观众数量增长119%。
以故宫为例,2012年的故宫开放面积不过30%,这个数字在今天超过了70%。

文创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必修课”。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种类超过12.4万种,实际收入超过11亿元。
在苏州太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苏绣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
苏绣起源于苏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色彩清雅。姚兰的妈妈是苏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作为“匠二代”,2014年大学毕业后,姚兰就开始用创新的手法传承苏绣。
一檐遮风雨,合荷并蒂花。姚兰设计的这一组《屋檐记事》,使用新材料铝合金加以全新精雕技术制作而成,将图卷置屋檐下,突破了传统的苏绣表达形式。

姚兰当初如此突破性的创意,也引来了很多质疑和不理解,不少合作伙伴都打了退堂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受总书记系列讲话鼓舞,姚兰坚持创新传承苏绣,经过几年的努力,她的苏绣作品逐步受到更广泛认可。
如今,我国已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传播的非遗工作新格局。赓续中华文脉,发展中华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推动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融入国民教育和百姓生活,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迸发。
艾四林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归根到底还是要坚持文化自信,所以总书记讲,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复兴。岁月峥嵘,山河为证;文脉悠远,与古为新。只有读懂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何生生不息,领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如何博大精深,才能坚定守护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
上一篇:第一页
为庆祝中秋佳节,香港黄大仙祠园内摆放了多个大型花灯,璀璨夺目,别具中式...
图为顾客在杭州市西湖区的一家商场内体验数字人民币购物。龙 巍摄(人民...
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展现场。主办方供图本报电(记者郑娜)9月1日,北京文化产...
2022台湖爵士音乐节现场国家大剧院供图位于北京通州区的国家大剧院台湖露天...
8月28日,山东德州市陵城区于集乡大于集村党群服务中心里,村党支部书记于振华...
今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500余名学子在广州南沙开启新生活...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古镇,游客逛集市看表演,乐享中秋。 董小飞摄(...
本报合肥9月11日电(记者韩俊杰)11日,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式闭幕。本...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搭建起广泛参与的国际...
北京冬奥会上展现精彩,在23个试点地区落地开花,提供稳定安全、通用普惠的支...
【人物】“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故事】李培生、胡晓春在安徽黄山风景区...
非凡十年,砥砺奋进,法治中国建设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所需,为社...
本报甘孜9月12日电(记者宋豪新)9月12日,四川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
据新华社巴基斯坦德拉布格蒂9月12日电(记者蒋超)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农融11日...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
金秋时节,丝路古城撒马尔罕瓜果飘香。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在撒马尔罕举行的...
时过白露,秋高气爽。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在神州大地展现。北京通...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
109枚公章,静静躺在天安门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成为“放管服”改革的特殊...
新华社成都9月12日电记者12日从四川省“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
新华社努尔苏丹9月12日电 “哈萨克斯坦辽阔壮美的草原、蜿蜒奔腾的河流、日新...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2022年中秋小长假盘点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从中秋...
<script src="http: tv people com cn img player v js">< script><script>showPlayer({id:" pvservice xml 202
<script src="http: tv people com cn img player v js">< script><script>showPlayer({id:" pvservice xml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