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2022年中秋小长假盘点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从中秋节与教师节“相遇”,到首个“太空中秋节”;从四川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到各行各业劳动者坚守岗位……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人们在中秋佳节,深切体味团圆思念与家国情怀。
特别中秋:双节“相遇”、太空“赏月”、重建家园
今年的中秋节,“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在朋友圈晒又大又圆的明月美景,成为很多人庆祝中秋的特别仪式。
一头连着思念,一头连着感恩。今年的中秋节恰逢我国第38个教师节,这也是自1985年设立以来,教师节首次与中秋节重合。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为教师亮灯”公益活动,点亮万千灯火,致敬人民教师。不少地方以夜色为布,以灯光作笔,向辛勤的园丁致敬。
10日晚,武汉长江灯光秀“上新”中秋节、教师节主题,皓月与灯光交相辉映,绘就五彩斑斓的月圆画卷。在浙江嘉兴、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城市地标也为教师点亮灯光。在社交媒体上,人们纷纷晒出与老师的合照,写下对恩师的感激。
此外,“天宫望月”成为今年中秋的一大亮点。10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度过首个“太空中秋节”。三名航天员通过视频,向全球华人送上中秋祝福。
与此同时,四川泸定地震灾区群众令全国人民牵挂。10日,连日下雨的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终于放晴。工作人员将月饼送到安置点,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中秋主题活动;在泸定二中临时安置点的“帐篷课堂”,孩子们捏出彩色的“月饼”。“无论如何,月饼还是要吃,日子还要过,还要继续重建家园。”一位村民说。

9月10日,在泸定二中临时安置点的“帐篷课堂”里,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创意“月饼”。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消费:理性、健康、绿色为关键词
中秋节前夕,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治理过度包装和“天价”月饼提出实招。根据此前多部委发布的相关公告,500元以上的盒装月饼被重点监管。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月饼市场运行总体良好,呈现出“价格更亲民、包装更简约、口味更丰富”的新气象:高价月饼大幅减少,单价200元以内的盒装月饼成为消费主流;月饼包装普遍“瘦身”,豪华包装情况明显减少。
在各电商购物平台,环保包装的月饼礼盒、主打健康的产品备受青睐。部分餐饮企业推出一系列轻包装、重创意的月饼。有商家使用环保型纸板、可循环纸浆制作包装,传递绿色消费理念。
一些老字号以少糖少油为卖点,制作低糖月饼,不仅在老年群体里受欢迎,也受到年轻人的青睐,销量持续走高。
出游:本地游周边游为主,夜间游火热
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我国将坚持科学精准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在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强化优化一系列防控政策措施,包括倡导广大群众在本地过节、重点场所和机构查验有效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居家过中秋”“非必要不外出”……多地也发出就地过节的倡议。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10日全国公路客运预计发送旅客1750万人次,全国水路预计发送旅客52万人次。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自9月9日至12日,预计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556万人次。
“早上出城堵,晚上进城堵”在部分城市成为假期出行常态,进出城道路潮汐式车流现象较为明显。与此同时,一些市民也选择在市区内度假,不少城市市内商圈拥堵,交通压力增长明显。
文化和旅游部及各大在线旅游系统数据显示,今年中秋假期,以家庭为单位出游的用户占较大比例,近郊游、周边游、微度假、短途游为假期旅游市场主导方向。

9月11日,游人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开南街道的向日葵花海里游玩。新华社发(赵庆祖摄)
9月12日,某商业平台发布的中秋小长假旅游消费盘点指出,在低风险地区,本地游及周边游较为活跃,本地酒店订单量较上月同期增长52%。在本地游带动下,不少年轻消费者选择带家人和孩子在酒店过节。
此外,夜间旅游消费成为亮点。文化和旅游部先后推出两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秋节期间,夜间演艺演出、光影秀、赏灯祈福等项目受热捧。
多个平台数据显示,中秋夜游相关产品预订量较端午明显增长。不少航空公司也推出“赏月航班”,带乘客“追云逐月”。中秋节当天,全国计划执行的赏月航班为1607个,中秋当日夜间航班搜索量和预订量都实现双位数增长。
文化:电影市场回暖,中秋晚会唱响家国情怀
上半年,国内电影市场票房在疫情冲击下受到影响。6月以来,电影市场逐渐回暖。
中秋节期间,12部新电影陆续上映,竞争激烈。今年的中秋档新片覆盖喜剧、家庭、爱情等题材,为观众带来更多元的观影选择。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9月12日,中秋档票房已突破3亿元。同时,中国电影市场2022年度总票房已突破250亿元。
近期,一些城市的电影院陆续开放。国家电影局也推出一系列电影消费促进措施。业内人士认为,一些影片的优异表现及更多供给将为电影市场恢复带来契机。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更为期待国庆档的表现,“热度有望进一步延续”。
“共赴秋晚,同享团圆”。另一热度颇高的话题是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三个篇章围绕中秋佳节的“月文化”设题,既有悠久的节日习俗,也有浓郁的乡愁思念,更有暖暖的家国情怀。(记者舒静、王雨萧、叶昊鸣、樊曦)
上一篇:微视频|一支了不起的力量
为庆祝中秋佳节,香港黄大仙祠园内摆放了多个大型花灯,璀璨夺目,别具中式...
图为顾客在杭州市西湖区的一家商场内体验数字人民币购物。龙 巍摄(人民...
北京文化产业园区展现场。主办方供图本报电(记者郑娜)9月1日,北京文化产...
2022台湖爵士音乐节现场国家大剧院供图位于北京通州区的国家大剧院台湖露天...
8月28日,山东德州市陵城区于集乡大于集村党群服务中心里,村党支部书记于振华...
今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500余名学子在广州南沙开启新生活...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古镇,游客逛集市看表演,乐享中秋。 董小飞摄(...
本报合肥9月11日电(记者韩俊杰)11日,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式闭幕。本...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搭建起广泛参与的国际...
北京冬奥会上展现精彩,在23个试点地区落地开花,提供稳定安全、通用普惠的支...
【人物】“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故事】李培生、胡晓春在安徽黄山风景区...
非凡十年,砥砺奋进,法治中国建设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所需,为社...
本报甘孜9月12日电(记者宋豪新)9月12日,四川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
据新华社巴基斯坦德拉布格蒂9月12日电(记者蒋超)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农融11日...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
金秋时节,丝路古城撒马尔罕瓜果飘香。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在撒马尔罕举行的...
时过白露,秋高气爽。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在神州大地展现。北京通...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
109枚公章,静静躺在天安门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成为“放管服”改革的特殊...
新华社成都9月12日电记者12日从四川省“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
新华社努尔苏丹9月12日电 “哈萨克斯坦辽阔壮美的草原、蜿蜒奔腾的河流、日新...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2022年中秋小长假盘点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从中秋...
<script src="http: tv people com cn img player v js">< script><script>showPlayer({id:" pvservice xml 202
<script src="http: tv people com cn img player v js">< script><script>showPlayer({id:" pvservice xml 202